
今年以来,曹妃甸区三农场党委坚持以“支部领航、乡贤作为、全民参与”为重要抓手,立足本地人才资源优势,探索“乡贤+”和美乡村建设发展新路径,让贤智、贤能、贤资助力乡村振兴。
“乡贤+善治安村”,打造乡村治理新格局。乡贤人才常年活跃在生产一线,群众基础好、威信高,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是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的一支生力军和骨干力量。为此,农场党委高度重视乡贤人才工作,并积极发挥乡贤“人熟、地熟、事熟”优势和乡贤在矛盾纠纷调解的作用,并邀请乡贤参与修订新的村规民约,为基层乡村自治注入了新活力。截至目前,开展各类普法宣传活动50余场次,发放民法典宣传资料800余册,发放各类宣传资料1500余份,依靠乡贤力量处置化解邻里矛盾纠纷20件次。
“乡贤+文明创建”,提升乡村整体风貌。各村乡贤在各村支部的带动下,发挥重要牵引力量,带领各村群众持续开展环境整治,促进村容村貌改造提升。截止到5月底,乡贤与村民们共清理建筑及生活垃圾722.6吨,清理各类垃圾695处,清废弃杂物466处,清理乱堆乱放607处,清理畜禽粪污3处,清理村内坑塘沟渠70处,清理农业生成废弃物69处,有效改善了农村生活环境。同时,农场充分利用新乡贤知名度高乡贤人才宣讲好家风故事及移风易俗和先进事迹,打造宣传先进典型。
“乡贤+产业带富”,实现成果共建共享。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促进行动,大力扶持和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积极培育家庭农场,不断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积极与农产品加工企业建立合作关系,走“龙头(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之路,形成公司、合作社、农工的利益共同体。同时,在全场实施“乡贤人才兴场行动”,旨在依托乡贤人才带一方百姓,搞活一片经济,富裕一方乡村,既调动了乡贤人才为家乡服务的积极性,又受到了农民朋友的称赞。兴港村村民王锦辉利用种植水稻发展稻田养蟹,提高了经济效益,为村民增收找到致富的门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