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柳赞镇坚持党建引领,强化机遇意识,厚植特色优势,着力在集体经济发展、人才引进培育、文旅经济发展、产业发展上下功夫,构建了和美乡村新风貌。
一是党建引领集体经济发展壮大。
全镇五个村党支部联合实行“书记项目”,立足各村优势带领村“两委成员”干部,探索集体经济增收途径,主要做法是支部做足“引路人”文章,用活外出学、请进教、“手拉手”等方式,指导村民大刀阔斧改进养虾方式,并大力度盘活养殖资源,引进关联产业项目,光氢耦合+渔光互补发电项目已经取得实质成效,实现并网发电;党员搭好“帮富路”文章,带头引进优良品种,推广生态混养模式,将增收致富落到实处。
二是党建激发打造人才引育高地。
一直以来,该镇毫不动摇坚持人才强镇理念,重视优秀专业人才队伍储备,大力度做好人才培养、引进、用好、留住文章,着力做强会达水产党支部人才引进优势,以点带面做好工作宣传,优化营商环境提升自身内涵与吸引力,并借助镇周边高校密集的优势,借力打力,让外界知晓柳赞镇、曹妃甸和唐山市的底蕴与魅力,营造良好发展氛围。
三是党建助推文旅经济健康发展。
为深度挖掘整合妈祖文化、民俗文化、海洋文化、饮食文化等特色文化资源,镇党委做好上通下联,历届蚕沙口村党支部迎难而上,建设了妈祖文化旅游景区,2017年被评为了“国家3A级旅游景区”,景区总面积1250亩,建筑面积达5万平方米,现已累计投资9800余万元,当前,妈祖文化旅游区已经成为曹妃甸旅游的新兴业态,年接待游客70余万人。
四是党建加速产业发展提质增效。
为厚植柳赞镇产业根基,镇党委把关定向,上联下通,大力推动产业基础设施改善提升,疏通制约发展梗阻。面对海水养殖产业的激烈竞争,在党委政府的指导下,村党支部打破常规改革创新虾池承包模式,改变传统1年期发包方式为15年期和5年期的方式,并大刀阔斧地改造低产虾池、升级通行道路、推广“三新”养殖,系列项目和一系列改革的落地,极大提升了水产产业竞争力,最大限度做优了“红色动力”品牌,促进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农民增收有机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