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登录

当前位置: 要闻动态 > 聚焦曹妃

曹妃甸丽海花城社区:探索“场地换资源、空间换服务” 模式 激活基层治理新动能

发布日期:2025-09-01 08:16:46 来源:曹妃甸发布


“以前社区闲置空间堆杂物,想参加活动没地方去;现在好了,家门口的活动室能健身、能上课,还能免费测血压,日子越过越舒心!”近日,曹妃甸区丽海花城社区居民王女士指着焕然一新的社区活动空间,向笔者分享生活变化。这一切,源于社区创新推行的“场地换资源、空间换服务”治理模式 —— 在党建引领下,社区将闲置空间“变废为宝”,链接多元资源下沉服务,让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充满民生温度。

一、党建引领破难题,闲置空间“焕新颜”

作为刚刚成立的城市社区,丽海花城社区曾面临“空间闲置”与“服务短缺”的双重困境:部分公共场地被临时占用、老年活动设施陈旧、青少年课后托管无固定场所。面对难题,社区党组织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以“强化基层治理效能”为目标,成立“空间治理攻坚组”,发动党员骨干、网格员、居民代表开展“拉网式”摸排,最终梳理出4处总面积 300 余平方米的可改造闲置空间,涵盖居委会、物业用房、库房、边角场地等。

“空间不是‘无用之地’,而是服务居民的‘潜力股’。” 社区党组织负责人表示。为让闲置空间“腾得出、用得好”,社区通过“党员带头清障 + 居民协商议事”的方式,一方面由党员率先清理自家占用的公共区域,上门劝说有抵触情绪的居民;另一方面召开居民议事会,收集70余条改造建议,最终确定“便民服务、文化活动、托育托管、健康医疗” 四大功能定位。

二、资源链接促匹配,服务下沉“零距离”

“空间腾出来了,更要‘用’出民生价值。” 社区党组织深知,单纯改造硬件不够,关键要让服务“沉” 下去。为此,社区创新性推出“空间换资源、空间换服务” 机制:以党组织为纽带,面向社会公开招募“社区公益活动合伙人”,社区提供免费场地与基础设施保障,合作方则需按“公益或低偿” 标准,为居民提供专业化服务。

在党组织的牵线搭桥下,华北理工大学医学院志愿服务队率先入驻,定期安排专家坐诊,提供血压测量、慢性病咨询等服务;理发店、理疗店在社区设服务点,每周为社区居民上门服务。近期,社区进一步推出“合伙人招募计划”,通过“党员推荐 + 居民评议 + 实地考察” 多环节筛选,吸纳 6 位个人合伙人、2 家企业加入,开设文化艺术、科技创新、健康理疗等 8 类课程,满足年轻居民多样化需求。如今,社区“天天有活动、周周有亮点、月月有主题”,体育运动、读书分享、乐器培训、亲子互动等服务“一站式” 覆盖,累计惠及居民 2000 余人次。

三、长效管理固成果,多方共赢“促长效”

为打破“硬件打造易、长久运维难” 的治理瓶颈,社区党组织建立“党组织领导、党员牵头、居民参与” 的长效管理机制:从党员骨干中选拔6名“空间管理员”,负责日常卫生清扫、设备维护;成立由党员、居民代表、合作方组成的“监督小组”,每月检查服务质量,及时整改居民反馈问题;同时推行“积分制管理”,参与空间维护、志愿服务可兑换生活用品,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显著提升。

更值得关注的是,这一模式形成了“群众普遍受益、运营主体适当盈利、财政负担不增” 的三方共赢格局:居民享受到多元普惠服务,合作方通过场地支持降低运营成本,社区则通过资源置换减轻财政压力。截至目前,社区已链接医疗、教育、文化等各类资源 12 家,矛盾调解率提升 60%,居民满意度达 98%,真正实现了从“单向服务”到“多元参与”的转变,构建起“党组织领导、居民参与、社会协同” 的社区治理新格局。

如今,走进丽海花城社区,随处可见居民参与活动的热闹场景:老年活动室里老人们下棋聊天,托管点内孩子们认真写作业,非遗体验角中大家跟着传承人学剪纸……“场地换资源、空间换服务” 的创新实践,不仅让社区治理更有温度,更为基层治理创新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丽海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