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玉忠:
三尺讲台铸师魂 一片丹心育栋梁
杨玉忠,曹妃甸区第一中学教师。从1983年参加工作以来,四十年来,杨玉忠一直奋战在教学一线。他每一次作业批改,都做到统计全班每一位学生错在哪一个点上,为的是能够在作业讲评时可以做到有很强的针对性。40年教学生涯,杨玉忠教了20多年高三毕业班。他给自己立下了一条规矩,每每任高三的课,每天放学就晚走一个小时,解答孩子们物理问题或者找学困生谈心。曾有一名毕业生高娜同学在高三下学期,不能坚持到校学习。高娜的家在曹妃甸区八农场,距离曹妃甸一中30公里。杨玉忠老师只要是周六日哪怕腾出半天功夫,也会自己开车前往八农场,给高娜辅导物理,带去各个学科的模拟练习题和周考、月考答案。由于长期伏案工作,用眼过度,导致杨玉忠老师的眼睛老化严重。2020年冬天去医院检查,他的双眼眼球里出现了黑线,视力模糊,医生告诉他千万不要过度疲劳。但考虑到教高三两个班的物理课,中途换老师势必会使学生受影响,杨玉忠毅然坚持下来。而且他仍旧坚持每天下午放学后晚走一小时,在办公室逐个解答学生的物理问题。
齐发:
支教山区点亮梦想之光
齐发,曹妃甸区出入境边防检查站民警。2023年,齐发积极响应号召,主动报名赴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开展支教工作。支教期间,齐发利用周末休息时间,不顾山高路远,不管风吹雨淋,或骑车或步行,在三江山区跨越350公里对30名同学逐个进行了“知心家访”,全面深入地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坚持“扶智”与“扶志”相结合,8次前往村屯劝返辍学学生,开展14次“送教上门”,为1名智力二级残疾学生进行讲课补习,确保“控辍保学”政策落实落地。工作之余,齐发同志积极致力于教育理论研究,撰写的《乡村振兴背景下民族初中教育管理现状研究》论文被《教育实践与研究》期刊刊发。2024年1月,齐发结束支教工作返回曹妃甸,立即投身到维护口岸稳定的边防检查工作中,3月份齐发再次主动请缨,前往广西三江支教,以实际行动践行爱岗敬业的职责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