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登录

当前位置: 要闻动态 > 时事政务

曹妃甸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消费者协会发布“3·15”消费提示

发布日期:2025-03-13 08:41:13 来源:曹妃甸发布


一、警惕促销陷阱,强化信息保护

1.识别虚假促销

警惕“限时秒杀”“全网最低价”等营销话术,使用正规比价工具核实历史价格,避免冲动消费。留存促销页面截图及商家承诺记录,作为后续维权证据。谨防“大数据杀熟”,同一商品不同账号比价,发现异常可向平台或消协投诉。  

2.严把商品质量关

优先选择品牌旗舰店或平台认证店铺,查验营业执照资质。收货时核对品牌标识、防伪码,发现问题立即拒收。警惕“低价清仓”“工厂直销”等宣传,防范假冒伪劣商品。  

3.防范新型诈骗  

不轻信“客服退款”“快递理赔”等陌生电话,所有售后问题通过官方渠道处理,拒绝透露验证码或点击不明链接。 

4.保护个人信息

填写快递地址时优先选择代收点,丢弃快递包装前涂抹个人信息。谨慎授权APP获取通讯录、定位等权限。 

二、谨慎核查商家资质,远离低价陷阱

1.查看商家资质

在消费前,注意查看商家的营业执照、经营许可证等相关资质,确保其合法经营。

2.警惕低价陷阱

对于明显低于市场价的商品或服务,消费者应保持警惕,避免因贪图便宜而购买到假冒伪劣产品。

3. 认真阅读商品标签和说明书

购买商品时,注意查看商品的生产日期、保质期、成分、使用方法等信息,确保商品符合自身需求。

三、科学认知产品标识,拒绝营销误导

1.读懂食品标签

关注“类、配、营、日、保、存”六大要素:类别、配料表、营养成分、生产日期、保质期及贮存条件,避免被“零添加”“无糖”等概念误导。(注意“儿童食品”多为营销噱头,其营养价值与成人食品差异不大,应通过多样化膳食满足儿童需求。 )

2.理性选购保健品

认准“蓝帽子”标志及批准文号,谨防“免费体验”“专家讲座”诱导消费。保健品不能替代药物,要通过正规渠道购买保健食品,索要正规销售凭据,切忌通过非法的传销和会议销售等途径购买保健食品。

3.警惕虚假广告

在保健品、美容产品领域,部分商家通过夸大宣传、虚假广告吸引消费者,消费者应保持理性,不轻信夸大其词的宣传。

四、警惕预付式消费,理性消费

1.选择证照齐全、信誉良好的商家,避免大额充值。签订书面合同,明确退费规则,拒绝口头承诺。 

2.索要发票或收据,定期核对消费记录。若遇商家跑路,及时向市场监管部门投诉或通过司法途径维权。

在消费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纠纷。发生消费纠纷时,曹妃甸区市场监管局、消费者协会提醒您,要保存好证据,并及时拨打8812315或者12345依法进行维权。我们将持续加强市场秩序监管力度,严厉打击侵害消费者权益行为,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