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崔成,曹妃甸出入境边防检查站执勤三队检查员崔成积极响应党组织号召,奔赴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良口乡中心小学支教。面对山区英语教育资源短缺困境,他创新推广“情境式学习法”,把课堂拓展至户外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场景模拟,有效提升英语实际运用能力。同时,他聚焦留守儿童情感教育缺失问题,精心打造“家校共育”模式,编制《学生成长档案》记录成长点滴,绘制“心灵晴雨表”监测心理状况,设计《亲子互动手册》强化家校联系。为深入了解学生,他坚持课余时间跋涉山间走访留守儿童、单亲家庭达六十余人次。一次走访途中因山路湿滑,他不慎摔伤,在简单处理后仍然坚持带伤完成家访,成功劝返三名辍学儿童,为他们重新点燃求学梦。从国门卫士到深山园丁,崔成用警徽的忠诚与担当为留守儿童点亮了知识的火种,铺就了一条通向希望的教育之路。
杨连革,曹妃甸区柳赞镇蚕沙口村人,唐山市近海救援志愿者协会志愿者。他祖辈生活在海边,以出海作业为生,具有40多年的海上作业经验和船只驾驶技能。几十年来他一直做公益救援,2019年积极加入唐山市近海救援志愿者协会,他带领曹妃甸分会救援人员成功救起40多个海上遇险人员及20多艘遇险船舶。2024年5月,杨连革和团队人员驾驶渔船、救援快艇历时6小时,及时挽救了因船只发生故障导致漏水严重下沉的渔船,在第一时间保障了船上人员生命安全的同时,利用常备救援工具堵住漏水口,安全拖回故障船只。2024年11月25号深夜12点左右,大风有六七级,曹妃甸码头一条游艇被刮跑,接救援指令后,杨连革不顾寒冷立即带领人员前往救援,几个人在附近海域搜寻一夜,直至早晨6点左右才找到失踪游艇。凡人善举,坚持不懈更为可贵,在公益的道路上杨连革已经默默奉献了40余年,也正是他这种无私奉献的正能量精神,成为了年轻一代心中的一束光,照亮了城市文明的底色。
毕巧月,国家税务总局唐山市曹妃甸区税务局工作人员。2025年3月的一个清晨,毕巧月在上班途中,看到在城区建设大街与长丰路交叉口东北侧非机动车道上,一位骑电动车的老人因躲避对向来车不慎撞上路边花坛后摔倒,见此情形,毕巧月赶忙将电动车横在老人不远处作为警示并上前查看老人情况,由于撞花坛时冲击力过大,老人摔得很严重,腰部无法动弹,不能起身。在不确定老人是否骨折的情况下,毕巧月没有草率扶起,但眼见气温过低,她立刻拆下自己电动车上的棉质挡风被垫在老人身下,阻挡地面的寒气。在联系老人家属并告知其现场情况和具体位置后,毕巧月不断与老人交谈转移注意力,以此缓解老人的疼痛与焦虑。当家属和救护车到达现场后,毕巧月又协助医护人员将老人抬上救护车,并详细向医护人员描述了当时的情况,为老人的救治赢得了宝贵的时间。4月14日,老人的亲属携带锦旗与一封感谢信前往曹妃甸区税务局办税服务厅,对毕巧月同志表达诚挚的感谢与敬意。
王郑,唐山市曹妃甸区南堡开发区医院救护车司机。4月20日上午,王郑在参加天津宁河七里海半程马拉松比赛时,他突然听到后面有人在呼救,职业的本能让他停下脚步回头张望,发现是同伴李进在喊他,旁边还倒着个人。王郑立刻调转方向,逆着人流往回跑去,看到了倒在地上的选手。患者面色苍白,嘴唇发绀,已经失去意识。王郑单膝跪地,迅速检查颈动脉,却发现没有了搏动,检查患者呼吸也几乎微不可闻,嘴里都是血水。凭借专业的急救技能,王郑迅速将患者平放,为他进行心肺复苏,并告知周围人拨打120急救电话。“01、02、03...”随着标准的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患者渐渐恢复了意识。此时赛事医疗队也赶到了现场,王郑和同伴放弃比赛主动护送患者就医,到达医院后又向接诊医生详细描述事发经过和采取的急救措施。当家属匆忙赶到时,患者已经脱离了生命危险。医生说若非现场急救及时,后果将不堪设想,面对家属的感谢,王郑只说这是他应该做的。
李春凤,曹妃甸区六农场民政办工作人员。5月12日清晨,李春凤驱车带领三名残疾人运动员前往冀东油田体育馆参加残疾人运动会。途经西玉坨加水站附近时,她发现一名老人因避让突然跑出的狗,驾驶三轮车不慎翻倒在马路中央,半张脸流满鲜血,浑身疼痛且起身困难。尽管身负送运动员参赛的要务,李春凤仍毅然停车施救。她迅速拨打120急救电话,并与老人家属取得联系,同时与同行的一名残疾人在事故现场北侧放置警示标志,避免发生二次事故。在等待救援期间,她始终陪伴在老人身边,轻声安抚以保持老人清醒。很快,老人儿子和救护车赶到,李春凤向其说明情况后才放心离开。经检查,老人肋骨骨折,因送医及时无生命危险。
李会来,国网唐山市曹妃甸区供电公司员工。5月19日,李会来在上班途中捡到3万元现金,面对这笔数额巨大的财务,他没有丝毫贪念,第一时间寻找失主。他环顾四周,发现不远处就是邮政储蓄银行,推测失主可能刚从银行取款,随即前往银行询问是否有客户不久前办理取款业务,在银行工作人员的协助下,他很快联系上了焦急万分的失主,并第一时间将现金完璧归赵。失主万分感激,欲拿出部分现金感谢李会来,却被李会来婉言谢绝:“这是我应该做的,换做谁都会这么做!”李会来朴实的话语,彰显出高尚的道德情操,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诚信与担当。
杜鹤鸣,唐曹高速公路有限公司工程养护部职员,王春永,唐曹高速公路有限公司南堡开发区收费站中队长。5月28日傍晚,唐曹高速工作人员接到电话,称高速超车道上有位步履蹒跚的老人,情况十分危险。正在附近道路巡查的杜鹤鸣及时赶到现场将老人安全护送至南堡开发区收费站。他与王春永将老人搀扶至收费站院内休息,并耐心询问情况。老人有些言语不清,无法说出家庭住址,好在老人手腕戴有定位通信手表,两位工作人员随即找到了其家人的联系方式,并确定了老人居住的地理位置,告知其家人马上送老人归家。“太感谢你们了,我们正着急地到处找她呢!”老人家属在电话中说道。老人思维不清、身体有恙,已经在30多度的初夏不知独自行走了多久的路程。等待期间,两位高速工作人员给老人倒了温水解渴并安抚老人,直至其被顺利送回家中。
舒晓洋、杨雪松,曹妃甸滨海公路开发建设有限公司工作人员。5月29日中午,一辆满载货物的大货车停靠在滨海公路道路沿线十一农场附近,当时大货车上方浓烟滚滚,司机已将现有灭火器全部用完但仍未将火熄灭。此时,舒晓洋带领杨雪松正在进行道路安全巡查,见情况危急,二人立即上前拿起车上灭火器协助灭火。杨雪松负责在车辆后方摆放锥桶以示警戒,当两车的灭火设施全部使用完毕火势仍未完全熄灭,舒晓洋立即调用公司在着火位置附近的自有洒水设备前来救火。车辆到达后,杨雪松负责疏导后方车辆绕行,防止因烟雾导致二次事故发生,此时车辆两条轮胎已烧毁,舒晓洋手握水管对准火源根部进行灭火,二人合力最终将火势控制,避免了大的损失。
张帆,曹妃甸区新立小学英语教师。从教二十余载,她始终坚守在教学一线,获市级先进教育工作者等荣誉,教学竞赛及论文奖项累计90余次。在课堂上,她创新教学方法为学生们答疑解惑,在课堂下,她时刻关心学生的生活困难。在她的班上,一学生家庭因煤气爆炸陷入困境,父亲重度烧伤,两名孩子轻伤,家中财物和重要证件全部损毁。张帆得知消息后,不仅带头捐钱捐物,更在深夜伏案编辑求助信息,通过微信群、朋友圈发起爱心接力。为解决证件补办难题,她多方联系医院、派出所和社保局的工作人员,详细咨询各类证件的补办流程和所需材料,为这个陷入困境的家庭奔走协调。2024年,张帆主动援疆,面对每周20多节课的教学任务,她从不言苦;每日骑行30里往返于漫天风沙中,她从不喊累,每当看到孩子们渴望知识的眼神时,她所有的疲惫都化作了教学的热情。此外,她还长期投身公益,带领团队开展“微光行动”,化身“温情陪伴者”“城市美容师”等,服务孤寡老人、残疾家庭和社区。她以赤诚之心践行教育使命,用坚守书写不凡,生动诠释了新时代教师的奉献与担当。
吴永合,曹妃甸区双井镇、九农场郭庄子村村民,曾任曹妃甸区第九农场劳资办主任。退休后,他积极响应村里发出环境整治号召,全身心投入到人居环境改善工作。2022年,吴永合被确诊为结肠癌,在接受化疗治疗期间,他承受着巨大的痛苦,身形日渐消瘦,但仍然心系村里的环境卫生工作。在经过化疗身体有所好转后,他不顾家人的劝阻,继续回到工作岗位。每天清晨,当村民还在梦乡,他已开始清扫村庄主街,遇到不规范倾倒垃圾的行为,总是耐心劝导。对于又脏又累的公厕清洁工作,无论冬夏,他都认真完成墙面、便池的清洁消毒。秋季落叶清扫任务艰巨,他主动增加清扫频次,多次往返清运。街道两侧广场人流大、垃圾多,他坚持早晚各清扫一次。他的这份坚守,不仅换来了村庄的整洁,更凝聚起了全村共建美好家园的强大力量,成为乡村振兴道路上最温暖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