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山市曹妃甸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2年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报告
2022年,我局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和上级业务部门的精心指导下,紧紧围绕全区中心工作,立足市场监管职能,扎实开展法治政府建设,突出行政执法三项制度等重要改革举措贯彻落实,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市场监管工作,持续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探索创新普法宣传载体和形式,增强法治宣传实效,为全区市场监管履职尽责营造了良好的法治环境。现将一年来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总结如下:
一、法治政府建设主要工作情况
1、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持续推进登记注册便利化。全面推行“网上办、即时办、联合办、一日办”的“四办”审批模式,实现了外资企业开办“全程网办、一日办结”,一日办结率达100%。开放水平稳步提高,新登记外资有限公司81户,占比全市80%,成为支撑唐山对外开放度的决定性力量,《唐山市曹妃甸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助力自贸区外资企业“跑步入场”》在河北市场监管第八期刊发。截至11月底,全区市场主体培育完成净增任务5087户,在全市率先提前完成全年省达市场主体、企业、个体工商户培育任务;企业增长情况在省达、市达完成情况中均排名全市第一,保持了增长优异成绩,也保住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青山”。
2、推进河北自贸区曹妃甸片区“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试点任务。按照河北省智慧监管以及‘放管服’改革工作的要求,我省于2021年12月10日正式开通食品生产许可电子线上审批系统,对食品生产许可审批事项实现了全程网办。今年以来共计办理14张食品生产证,推出唐山首个告知承诺制发证新模式,被新浪财经、中国网、环渤海新闻网刊发并被唐山广播电视台报道。
3、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着力完善“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信用监管、“互联网+监管”、跨部门协同监管等方式,加强各类监管的衔接配合。发挥区双随机办统筹协调作用,抽查事项清单实现全覆盖,截至目前全区共开展双随机抽查63次,检查市场主体816户,抽查结果全部公示。不断扩大部门联合随机抽查的覆盖面、占比率,使部门联合抽查成为全区各部门间协同监管的主要方式,全区开展跨部门联合抽查15次,抽查市场主体90户,不存在发现应接受却未接受联合检查的企业的情况。
4、全面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营造良好的市场经营环境。一是组织召开2022年公平竞争审查联席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暨业务培训会,安排部署了今年公平竞争审查工作任务并就公平竞争审查工作开展培训。并印发了《2022年全区公平竞争审查工作要点》明确各成员单位针对公平竞争审查的工作分工以及2022年公平竞争审查工作的工作重点,其次通过课件展示形式介绍了公平竞争审查制度有关问题。二是积极运用信息化手段推进审查机制建设,与公文管理系统、政务信息管理平台做好衔接,强化程序约束,实现全程留痕。认真审查增量,清理存量。积极完成了市局组织的交叉抽查任务,曹妃甸区公平竞争审查联席会议办公室承担抽查丰南区,市财政局的相关文件任务,共审查丰南区级文件10个,市级文件20个,未发现问题。三是利用各种新闻媒介,向社会广泛宣传竞争政策的重要意义,公平竞争审查工作进展和成效,加强竞争倡导,增强市场主体特别是政府部门的公平竞争意识,为全面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营造良好环境。
5、全力以赴严防食品药品安全事故。一是构建食品安全协同共治格局。切实发挥食安办统筹协调作用,全面落实食品安全工作任务。强化风险研判,定期召开会议全面分析研究全区食品安全面临的问题和解决办法;强化协调联动,主动同食安委成员单位以及各场镇(街道)食安办进行沟通对接,努力形成齐抓共管格局;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全力以赴做好食品安全示范城市跟踪评价迎检工作,确保顺利通过考评,持续巩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成果。《压实食品安全责任 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典型经验做法在河北市场监管第九期刊发。二是筑牢冷链食品疫情防控安全防火墙。扛牢疫情防控政治责任,动真碰硬加强冷链监管,督导落实到位,不留死角。把牢人防关。建立了“人头对人头”网格化监管工作体系,严格管控冷链食品经营,加强检查巡查力度,严厉打击违法行为。把牢物防关。实行“铁桶式”防控,全链条闭环监管,确保进口冷链食品“批批检测、件件消毒”;强化科学精准防控,严格落实调整后的进口冷链食品入唐政策,并进一步规范国产冷链食品监管,对产自低风险地区的冷链食品不再要求必须落实“四统一”制度。把牢源头关。建成重点冷库和监管仓,在全市首先对冷链食品全部实现首站入库管理制度,实行“首站赋码、一码通行”。今年以来成功阻断了涉盛华、君瑞物品疫情传播风险途径,妥善处置了涉阳封存冷链食品,为全区疫情防控安全构建了坚实的市场监管堡垒。三是推动“守底线、查隐患、保安全”等系列专项行动落实落细。坚持“四个最严”要求,树牢底线思维、强化风险意识,以专项整治强化日常监管,风险隐患持续治理。以强烈的政治担当,把“守查保”行动作为“一把手”工程 ,摆上突出位置,有序高效推进行动开展,同时强力推进冷链食品、食用农产品、“山寨食品”、农村食品、校园周边等专项整治行动。结合我区食品产业发展和日常监管实际,聚焦容易引发系统性、区域性风险的重点领域、重点环节、重点主体和关键部位,坚决解决突出问题,《关于食品安全“守底线、查隐患、保安全”专项行动进展情况的通报》指出曹妃甸问题发现率一直处于较高水平,获得市局肯定。落实“三管三必须”原则,加大案件查办力度,严厉打击食品安全违法犯罪行为,今年以来食品行政执法案件结案176起,罚没款43万余元,强力震慑违法分子,有力维护“全域全年”食品安全稳定大局。四是唱响“食美药安曹妃甸”品牌。整合各类宣传资源和渠道,运用多种宣传方式和载体,全方位加强食品安全宣传力度,营造浓厚社会氛围,有效增强群众对食品安全工作的知晓率和参与感,让食品安全宣传“听得到看得见”。五是强化药品安全风险防控。建设区药安办,药品安全齐抓共管、协同共治机制进一步完善。乡镇药品安全议事机构实现全覆盖,村(社区)级药品安全监督员信息员队伍顺利组建,基层药品安全治理能力得到强化。建立健全“自查+督查+复查”工作机制,纵深推进药品安全、医疗器械安全、医疗器械网络销售违法违规行为“清网行动”等系列专项整治工作,着力加强“涉疫”“涉奥”药械监管,把疫情防控和药械安全整治紧密结合。扎实推进智慧监管与分级分类监管,药品流通追溯系统实现全覆盖,医疗器械监管系统平台应用稳步推进,实施经营企业分级分类监管,守护“用药安全”。
二、存在问题
1、随着市场经营新业态、新模式的大量涌现,人员知识结构更新升级滞后,遇到新情况、新矛盾、新问题无所适从、手忙脚乱,还远不适应与时俱进的监管要求和日新月异的监管形势,“一专多能”复合型人才依然极为缺乏。
2、随着曹妃甸大开放、大建设、大发展,市场主体增量趋势突出,食药安全、特种设备安全、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防范压力不断加大,一些领域监管的科技化、智慧化、法治化水平还远远不够,创新监管手段更为紧迫,现代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依然任重道远。
3、随着工作标准不断抬高、工作节奏不断加快、工作融合不断增多,“事多人少”的矛盾依然突出。
三、2023年工作打算
1、完善新型监管机制。严格规范日常监管,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一体推进法治监管、信用监管、智慧监管,实施包容审慎监管,减少对市场主体正常经营的干预。推进部门内部联合和跨部门联合抽查,强化抽查后处理,提升随机抽查震慑力。严格落实总局严重违法失信名单管理办法等“两规章一规范”,强化信用约束,引导市场主体重塑信用、守法经营。推进智慧监管建设,强化数据资源挖掘分析,促进监管人员应用,不断提升一线数字监管能力。
2、强化公平竞争审查。围绕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坚决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政策措施。落实《河北省预防和制止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行为工作指引》,推进公平竞争政策实施。深化反不正当竞争执法、打击网络传销执法专项行动,保障公平竞争。加强教育、医疗收费价格检查和夏粮收购价格监管,维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创新广告监测方式,严厉打击各类虚假违法广告。持续开展借重大活动从事违法违规商业宣传整治行动,严肃防范政治性、导向性和违反公序良俗的广告问题发生。加强平台经济常态化监管,针对网络集中促销期,加大网络交易违法信息监测,严厉打击网络交易违法经营行为。
3、加大案件查办力度。深化民生领域“铁拳”行动、“双打”和“打假保名优”等专项行动,深化行刑衔接,凝聚执法合力。
4、坚持系统观念,全力做好重点领域安全监管工作,确保群众安心、城市安全、社会安定。坚决落实“四个最严”要求,坚持问题导向,科学施策、严格监管,从严细化责任落实,深化隐患排查整治,强化重点领域监管,确保食品、药品、重点工业品和特种设备安全。加强疫情防控、生态环保、安全生产等领域安全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