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收到市侨联提出的“关于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构建高质量医疗服务体系的建议”后,我区高度重视,立即对相关建议进行梳理研究,现提出如下办理意见:
一、全面推进医联(共)体建设
(一)加大资金投入,夯实基础建设。区政府高度重视医联(共)体建设,2019年以来累计投资1.92亿元,加强医联(共)体医疗基础设施建设。一是投资3852万元,建设医联(共)体项目10个,主要对医联(共)体医疗设备、设施、信息化建设进行全面升级。区医院检验中心、心电平台、胸痛中心、区临港医院创伤中心、全区急救指挥调度中心、全民健康信息中心、电子病历中心、健康档案中心等项目建设已初具规模,与市人民医院等三甲医院实现市县场(镇)村四级联网,具备心电、影像、远程会诊等功能。二是投资1623万元,启动了区医院传染病楼(发热门诊)扩建提升工程,现已投入使用。三是投资9000万元,实施了新城医院传染病区建设工程,建成设有传染病床80张(包括负压病床40张)的传染病区,已达到使用标准。四是投资1500万元,完成核酸基地建设和检测能力提升工作。五是投资1664.63万元,完成唐海镇卫生院搬迁工作。六是投资1500余万元,将临港医院改造提升,实现住院开诊,具备200张床位接诊能力。
(二)坚持统筹规划,医共体全覆盖。统筹区内基层医疗机构,结合四大板块地缘关系,科学划分医共体服务区域,共设置3个,实行网格化管理,为辖区居民提供疾病预防、诊断、治疗、营养、康复、护理、健康管理等一体化、连续性医疗卫生服务。一是垦丰、新城板块方面,组建了以区医院为牵头单位,12家场镇卫生院、新城医院及下辖的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站为成员单位的医共体;二是工业区板块方面,组织临港医院与市人民医院签订托管合作协议,建立了医联体合作关系。三是南堡板块方面,组织南堡开发区医院与市协和医院签订托管合作协议,建立了医联体合作关系。同时,完善南堡开发区医共体,组建了以南堡开发区医院为牵头医院,滨海镇卫生院及下辖的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站为成员单位的医共体,为南堡板块居民提供医疗服务。
(三)强化协同京津,实现惠民便民。加强京津冀卫生健康协同医联体建设,着力打造京津冀卫生健康协同发展示范区。投资3500万元,在区医院建设了北京安贞医院曹妃甸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中心项目,通过设定“北京专家门诊”和“周五手术日”与北京安贞医院建立了实质性合作关系,累计实施各类心血管疾病介入手术1512例,平均每台手术较京津地区整体节省费用近1万元。2022年7月,区医院远程会诊中心正式成立,实现与北京市301医院专家远程面对面会诊,会诊项目涵盖24个科室,数百名专家在线实现点对点服务,开诊以来,已经完成113人次远程会诊。我区已与天津肿瘤医院、唐山开滦医院、唐山南湖医院建立良好合作关系,上述医院定期选派专家来曹坐诊,有效提升了区内就诊率,实现百姓不出曹就能享受三甲医院知名专家就诊服务。
二、完善基本公共卫生管理运行机制
(一)稳步提高村医待遇。2022年,区财政安排预算资金325.48万元保障村医基本补助和村医保险等费用,其中:保障每人每月养老、工伤、失业、医疗、大病等保险足额缴纳并补助公积金1500元。统一为卫生室缴纳了医疗责任险,共计8.7万元,大大降低乡医执业风险。
(二)改善村卫生室服务条件。按区政府、场镇、村队1:1:1比例承担村卫生室运行经费(水、电、暖、网简易维修及耗材等),每年按每个卫生室6600元核拨,分别担负2200元。区财政每年固定列支89家村卫生室经费19.58万元,保障村卫生室运转。
(三)充实基层人员力量。为满足疫情防控工作需要,进一步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2022年招聘事业编制及其他类型医务人员共188名,并迅速组织安排招聘人员上岗,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健全重点人群医疗服务
(一)加强妇幼健康体系建设。全面开展“母婴安全行动计划”等工作,2022年全区婴儿、孕产妇无死亡,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降低到1.08‰,产前筛查率提升到99.35%,均优于省市指标。
(二)建立健全学校健康教育和管理体系。在全区医疗卫生机构中选派47名业务骨干,担任区内80家中小学、幼儿园兼职健康教育副校长,配备率达100%,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优良率保持90%以上,有效降低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
(三)加大职业健康监管工作力度。已完成我区《职业健康监督管理职责及分工方案》修订,深入企业一线开展职业健康教育和监管工作,全区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率、职业病危害因素定期检测率、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劳动者培训率均为95%以上。
(四)不断完善老龄康养产业体系。在全区3家二级医院设立了老年医学科,包联现有8所养老机构,开辟绿色通道开展医疗救治服务。每年为65岁以上老年人提供免费体检,提供老年友善型和照护型服务。
四、加强“互联网+医疗”信息化建设
积极推进“互联网+医保”服务,全区范围内基本医疗、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已实现“一站式办理”,省内定点医疗机构异地就医无需备案直接结算,符合条件的跨省异地就医已实现网上备案、及时就医结算。区医院已在全市首批实现异地门诊就医直接结算,辖区内有住院功能的15家定点医疗机构已开通异地住院直接结算功能;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提供“一站式”服务,实现先住院后结算。
五、加大医改政策统筹力度
(一)扎实推进药品和医用耗材集采工作。严格执行国家、省和跨省联盟组织药品耗材集中采购要求,已集中带量采购11个批次365种药品、13个批次53类医用耗材,进一步减轻了患者医药费用负担。开展口腔种植收费专项治理,通过调控医疗服务价格、集中采购专用耗材,采取“医疗服务项目+专用耗材”分开计价方式,单颗常规种植牙总费用将从原来的普遍万元以上降至5000至7000元,降幅约为50%。2022年,兑现支付全区公立医疗机构结余留用奖励基金107万元,主要用于改善基层卫生院硬件设施和提高基层医务人员待遇。
(二)深化医疗服务价格和DIP支付方式改革。按照《唐山市2022年医疗服务价格调整工作方案》,建立健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医疗机构充分参与、体现技术劳务价值的新机制,督促辖区内各定点公立医院完成调价。充分发挥价格杠杆作用,提高医疗资源使用效率和医疗供给质量。通过降低医学影像、检验检查医技诊疗类项目价格,提升诊断服务费,提高医疗服务类项目价格等手段,实现“腾笼换鸟”,充分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开通住院功能的16家医保定点医疗机构2019年—2022年住院费用数据已归集上报,并建立了住院数据每月报送机制。
(三)实行县域医共体主体医院预付周转金制度。由于病人从出院到医院与医保经办机构进行基金审核拨付需要工作周期,医疗机构存在资金垫付的情况,导致部分基层卫生医疗机构资金周转不畅,为保障基层卫生医疗机构运转,我区实行医共体主体医院预付周转金制度,以上年度1月份数据为支付额度,提前预付周转金,已预付区医院、中医院周转金共计482.63万元。
(四)落实异地医保报销政策。辖区参保群众赴异地就医,均按照“就医地目录,参保地政策”直接结算,起付线、支付比例均按照河北省标准实行;按照省市医保工作相关规定,我省各级医疗机构报销比例不同,报销比例随医疗机构等级的提高而阶梯式降低,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群众到基层医疗机构就医的意愿。
六、加强定向基层全科医生培训
我区严格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改革完善全科医生培养与使用激励机制的意见》(国办发〔2018〕3号)和省市相关工作要求,加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临床执业(助理)医师培训力度,组织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开展执业医师再注册,强化中医类别全科医学人才培养,全面提升我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更好为人民群众提供健康服务。截至目前,全区注册为全科医师专业人员共157人,乡村全科执业助理医师共14人;2023年已选派7名医师参加全科医师转岗培训。
主办单位:曹妃甸区人民政府
网站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15-8722600
冀ICP备2023001299号 网站标识码:1302090001
冀公网安备: 1302030200062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