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4日,是2025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当日,2025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唐山市主会场暨京津冀非遗文化交流活动在曹妃甸揽月湾景区盛大启幕。 此次活动以 “融入现代生活——非遗正青春”为主题,聚焦青年传承人培养、非遗与现代生活融合、科技赋能非遗保护等内容,全方位展现非遗传承实践活力,弘扬其时代价值,掀起全社会共同参与非遗保护传承的热潮。 此次活动由河北省唐山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北京市东城区文化和旅游局、北京市密云区文化和旅游局、北京市延庆区文化和旅游局、天津市津南区文化和旅游局、天津市滨海新区文化和旅游局、唐山市曹妃甸区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共同主办。 当日,京津冀共建唐山曹妃甸非遗会客厅启用仪式暨京津冀非遗传承保护交流研讨会召开。北京市东城区非保中心,天津市津南区文化馆与唐山市曹妃甸区文旅局签署《京津冀共建唐山曹妃甸非遗会客厅战略合作协议》,推出50余件非遗作品在曹妃甸展出,为曹妃甸群众和来曹游客搭建近距离接触非遗、体验非遗的全新平台。 与会人员还围绕“融入现代生活--非遗正青春”的主题,对京津冀非遗传承保护进行深入交流研讨。
红火喜庆的滦州地秧歌拉开了“妃”常精彩——京津冀非遗交流展演的序幕。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姚希呐带来的唢呐艺术・唐山花吹,高亢激昂,而唐山花吹第八代传承人刘姚的唢呐潮音新《百鸟朝凤》,将传统技艺与现代音乐元素巧妙融合。两代非遗传承人同台献艺,让观众更加直观感受到非遗的传承与创新魅力。 京津冀三地的非遗传承人带来了独具魅力、丰富多彩等非遗演出。古琴、数来宝、快板、乐亭大鼓、评剧、冀东民歌、段氏评书、杂技等各种非遗艺术在同一个舞台上交相辉映,吸引大量游客驻足观看。 “这不仅是一次非遗传统技艺的集中展示,更是京津冀文化根脉相连、协同发展的生动注脚。”曹妃甸区文化馆馆长王健说。
遇见“妃”遗——京津冀(河北・唐山)非遗文创市集,非遗以看得见、带得走的方式融入现代生活。来自京津唐地区的50多种匠心独具的文创产品、非遗美食,琳琅满目。 憨态可掬的曹妃甸河豚面塑,雍容华贵的遵化蟠龙皇家金银饰品,浑然天成的延庆区山核桃皮拼接工艺,浓墨淡彩的天津太平葫芦烙画......每一件作品都凝聚着匠人的心血。在美食区,棋子烧饼金黄酥脆,花生酥糖香甜可口,蜂蜜麻糖绵软细腻,津南有道儿米糕,游客们一边品尝,一边惊叹于这些美食背后精湛的非遗制作技艺。 “以前只在电视上见过这些非遗手工艺品,今天能近距离观赏!这些精美的物件里藏着匠人们的坚守,也让我看到了曹妃甸非遗文化的璀璨。”来自北京的游客王女士,拿着刚购买的曹妃甸芦苇画爱不释手。 “妃”你不可——京津冀非遗体验大课堂成为孩子们的欢乐天地,5 个非遗项目前围满了兴致勃勃的孩子。他们在非遗传承人的耐心指导下,动手雕刻制作面塑、曹妃甸湿地芦苇画、曹妃甸手工布艺、玉田泥塑、皮影雕刻,体验创造的乐趣与非遗的温度,沉浸在非遗技艺的独特魅力中。 “带着孩子来参加活动,深入体验了曹妃甸面塑制作技艺,近距离接触非遗,在他们心里种下传承的种子!”曹妃甸区居民李先生说。 “此次京津冀非遗文化交流活动,不仅为非遗文化搭建了展示与传承的平台,更让古老的非遗文化在现代生活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曹妃甸区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副局长孙硕表示。
主办单位:曹妃甸区人民政府
网站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15-8722600
冀ICP备2023001299号 网站标识码:1302090001
冀公网安备: 1302030200062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