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妃甸将按照总书记提出“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十六字治水方针,全面落实中央、省市水利工作安排部署及全省人大系统“6+1”联动监督工作部署,管控源头,标本兼治,全力抓实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工作,为建设生态唐山、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双胜利”提供坚实保障。
以水资源管理为抓手,以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为重点,坚持“节、替、蓄、补、管”齐抓,坚决打赢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攻坚战。曹妃甸地处河北省东南沿海,地下水资源可开采量0.3亿立方米,年均开采量0.44亿立方米,辖区内滨海镇属于地下水限采区,工业区北部沿海、新城一带、柳赞镇沿海一带,共计47.37平方公里被划定为地下水禁采区,全区纳入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范围。同时,还承担着打造河北第一经济增长极的经济任务,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用水需求呈刚性增长,地下水超采形势严峻、综合治理任务艰巨,但我们有信心有决心打赢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攻坚战,完成省达三年压采2300万方任务。
一是做好“节”的文章。坚持节水优先,统筹推进生产、生活、生态用水,积极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推进湿地保护区退养,推广节水品种及种养殖技术,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水稻弃水回用、设施农业喷滴灌等节水项目;以循环经济示范区建设为平台,加快工业循环用水、废污水再生利用等技术推广,推进北控、首钢京唐海水淡化项目,到2025年海水淡化利用量达到3300万方;加快老旧管网改造,推行再生水、雨水等非常规水利用,确保在深挖农业节水潜力、提高工业用水效率和城镇节水水平上取得实效。
二是夯实“替”的基础。结合全域治水、清水润城工作,积极优化水资源配置,实施输水干渠西延工程、青龙湖引水工程,引入滦河径流水8000万方,用于置换南堡开发区工业地下采水,供给曹妃甸新城发展建设用水,同时回补地下水,形成良性生态补水机制。加快推进农村灌溉水源置换项目,引入滦下输水干渠地表水1800万方,代替3.8万亩井灌稻田区地下水灌溉,确保2022年投入使用。
三是做强“蓄”的能力。立足“保安全、多蓄水”,统筹防汛和雨水利用,积极谋划青龙湖、曹妃湖、落潮湾水库蓄水工程,加强双龙河橡胶坝、骡猪湾橡胶坝等设施运行监管,以河湖联通,打造以河代库、丰缺互补、可调可控的现代水网体系,提高水资源空间调配能力。
四是做足“补”的功夫。坚持以拦蓄工程为依托,以改善湿地和河湖生态为重点,制定生态补水计划,视河道水情由滦下输水干渠向一排干、湿地进行生态补水,调补结合,推进湿地、河湖生态持续改善。
五是严格“管”的要求。坚持把水资源作为刚性约束,实行最严格管理制度,规范取水许可审批,禁采区严禁取用地下水,限采区一律不新增采水量;规范清理各类机井,逐村逐社区组织开展机井摸底排查和电子标识认证,目前已完成二维码绑定4171眼,排查4171眼,已完成110.78%。下一步将依据排查情况研究制定取水井关停三年实施计划,对关停取水井定期开展“回头看”,依法严厉打击盗采地下水行为,确保水资源安全,为全市高质量发展和夺取“双战双胜”提供坚实可靠的水安全保障。
曹妃甸区农业农村局
2020年6月15日
主办单位:曹妃甸区人民政府
网站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15-8722600
冀ICP备2023001299号 网站标识码:1302090001
冀公网安备: 1302030200062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