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曹妃甸区民政局坚持以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为切入点,注重把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改进作风、提高效能、推动工作的实际成效,精心组织开展系列“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扎实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
一、“解忧暖心”巧解群众揪心事 。以织密网、建机制、兜底线、保民生为抓手,大力推进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完善社会救助新机制,织密民生保障安全网。一是救助水平稳步提升。成为河北省唯一实施城乡低保一体化的县区,建立了城乡低保、特困人员救助标准自然增长机制,救助制度日趋完善,救助标准逐年提升,始终保持省市先进水平。二是社会救助改革成效显著。积极探索实施社会救助审批权限委托下放制度,简化优化救助流程,先后将城乡低保、特困人员供养和1000元(含)以下临时救助金下放基层场镇全程办理,提高基层救助自主性和便捷性,推进服务管理转型升级。三是走访问效解忧暖心。定期深入基层场镇、走进困难家庭,建立主动发现、及时救助工作机制,面对面倾听群众呼声,征求意见建议。今年5月,共对各场镇16户低保家庭中的老党员、进行了走访,共发放慰问品及慰问金共1.6万元。
二、“殡葬惠民”巧解群众操心事。坚持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的问题入手,聚焦群众关心关注的难点和热点问题。自2017年实施全民惠民殡葬以来,持续加大惠民力度,拓展惠民项目,突出殡葬公益属性,着力解决群众“死不起”问题。今年1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深化惠民殡葬政策的通知》,将“免三年骨灰寄存费”调整为“免费骨灰寄存”,使我区惠民项目达12项,单尸减免费用达1460元,居全省最高,1-9月享受惠民政策共988人,惠民金额达惠民资金144.2480元。
三、“措施便民”巧解群众烦心事。立足解决老年人面临的“数字鸿沟”问题,区民政局在注重加强建立“一网通办”便民服务机制的同时,坚持传统服务方式与智能化服务创新并行、线上服务与线下渠道相结合,切实解决老年人在办理民政服务事项中遇到的智能技术方面的困难。先后将36项政务服务事项纳入河北政务服务网实行“一网通办”,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考虑到辖区大多数老年人在网上申领高龄津贴和经济困难高龄、失能老年人养老服务补贴时存在一定困难,将审核认定权限下放至基层场镇、街道全程办理,且对于本人不能亲自到场办理申请的,可委托亲友代办,实行一站式办结,切实做到“只跑一次”。今年以来共发放经济困难高龄、失能老年人养老服务补贴5.78万元,为5698名高龄老人发放上半年高龄津贴190万元。
四、“养老利民”巧解群众忧心事。为全面落实积极适应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解决老年人养老忧心事,大力扶持社会化养老服务机构发展,持续推动社会力量在养老服务事业中“唱主角”。全区共设养老机构8家,其中社会办养老机构7家,占比达87.5%,每千名老人拥有床位数达40张以上。连续4年开展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工程建设,不断优化养老服务供给,提升为老服务水平。今年初,启动实施了2021年养老服务提质增能工程,新增康复护理型床位33张,护理型床位数达376张;在城区新改(扩)建7个社区日间照料服务站,用心用情用力织就养老服务幸福网。
民政工作关系民生、连着民心,是社会建设的兜底性、基础性工作。曹妃甸区民政局将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民政工作的指示批示精神,牢记初心使命,用爱心和行动织密织牢困难群众生活兜底保障网。
主办单位:曹妃甸区人民政府
网站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15-8722600
冀ICP备2023001299号 网站标识码:1302090001
冀公网安备: 1302030200062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