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曹妃甸教育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累累硕果的背后,是曹妃甸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始终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位置;是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智慧化发展,打造更多更好的中国式现代化曹妃甸场景,奋力当好“三个努力建成”的排头兵;是以优质均衡回应百姓对教育的期待,不断开创曹妃甸教育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增加资金投入,学校布局更加合理
曹妃甸区持续增加资金投入,不断优化教育资源布局,有效化解大班额大校额,努力实现就近入学。一是完善新城公共资源配置,投资1.4亿元完成景山学校二期项目、新城富力城配建幼儿园项目,累计建筑面积33453平方米,增加班级59个(小学50个,幼儿园9个),增加学位2615个(小学2300个,幼儿园315个),彻底解决了新城学位紧张和无公办幼儿园的问题,实现教育事业和新城发展联动推进。二是推进主城区扩容项目,累计投资2.3亿元,完成城区实验学校、主城区三幼分园新建项目,实施第二中学、新立小学、第三小学、蚕沙口小学、新立庄子小学、第一幼儿园新建扩建工程,建筑面积达61231平方米,增加班级189个,增加学位8280个,极大缓解了城区学位不足压力。三是完成南堡开发区板块扩容项目。投资3300万元,新建南堡开发区第一幼儿园兰馨园,建筑面积6542平方米,新增12个教学班,360个学位。
——改善办学条件,教育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
推进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项目,加大基础设施升级改造力度,不断优化教育资源布局。一方面实施教育教学设备提升工程,投入投资3084万元为第一实验小学、新立小学等学校进一步强化学校软硬件设施;为城区实验学校、三幼分园、新城富力幼儿园添置教育教学设备。投资2160万实现全区中小学幼儿园智慧黑板、移动多媒体全覆盖,购置智慧黑板486套,移动多媒体94套,更新学生微机室16间。另一方面实施“智慧教育”提升工程,投资2986.38万元为学校建设精品录播教室、网络电子阅览室,完善教育智慧云平台、录播平台、视频平台等相关软件设备配套,打造“互联网+教育”,加快城乡学校信息化基础设施迭代升级,实现校际间、区域内互联互通,打通曹妃甸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高速公路”,极大提升全区教育信息化水平。
——招聘力度空前,师资队伍结构更趋合理
曹妃甸按照“应补尽补”原则,通过自主公开招聘、录用特岗教师和公费师范生的方式,及时补充学科教师,保障学校正常运转。2022年,面向重点师范院校校园招聘、选聘高层次事业编制教师共35名;公开招聘事业编教师168名;北京景山学校曹妃甸分校招聘人事代理教师35名,招聘幼儿劳务派遣教师120名;共计选聘、招聘教师358名,教师队伍总量、年龄结构、学科结构更加合理。通过实施“国培计划”“青蓝工程”“卓越计划”“教师信息化能力提升2.0工程”等,持续提升教师专业化能力。全区共有特级教师3名;省市级名师14名;正高级教师6名;省市级骨干教师277名。
——合作开放办学,教育管理更加高效
根据“强校带弱校、名校带新校、城市带农村”的原则,组建教育集团10个,覆盖成员学校42个,实现城乡学校之间、优质校和薄弱校之间“制度共建、资源共享、师资共通”。同时,与北京景山学校、首都师范大学、唐山师范学院合作,引进先进的教育理念、丰富的办学经验、科学的管理方法和优质的教育资源,更新优化本地教育理念,持续扩大优质教育覆盖面。坚持“阳光招生”政策,畅通适龄儿童入学绿色通道,2022年9月开学初安排300余名符合转学条件的学生到曹妃甸区就读,完成6484名中小学生招生工作,义务教育阶段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7211人,占学生总数的34%,其中在公立学校就读占比 92.22%。
——素质教育迈出新步伐,教育教学成绩不断攀升
坚持立德树人,培根筑魂,大力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堂、进教材、进学生头脑。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不断提高教学效率。努力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在狠抓“双减”的情况下,狠抓课堂教学,实现教学质量的大提升。通过努力,曹妃甸的中考成绩走在了全市最前列,高考成绩也连续多年创造佳绩,进入全市的先进行列。学校体育、美育、劳动教育也都取得新成果。
主办单位:曹妃甸区人民政府
网站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15-8722600
冀ICP备2023001299号 网站标识码:1302090001
冀公网安备: 1302030200062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