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当前位置: 重点领域公开 > 义务教育 > 内容

补齐薄弱环节 实现全面发展!曹妃甸教育局下发通知要求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劳动教育

发布时间:2023-12-13 13:55     来源:曹妃甸区教育体育局
【字体: 】     打印

11月7日,曹妃甸教育体育局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实施方案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全区各中小学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劳动教育的重要讲话,切实推进劳动教育深入有效实施劳动教育工作,建立课程完善、形式多样的劳动教育体系,提高中小学生的劳动素养,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具备必备的劳动技能、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培育积极的劳动精神。

《通知》要求,要坚持思想价值引领。各中小学校要将培育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作为学校开展劳动教育的首要任务,引导学生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思想观念,培养学生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良好思想品质,增强对劳动人民的深厚感情。

《通知》要求,要坚持教育有机融入。各中小学校要有机融入作为学校开展劳动教育的基本路径,准确把握劳动教育的时代内涵,将劳动教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有机结合,充分融入学科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家庭教育,融入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各方面,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发挥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

《通知》要求,要坚持亲身实践体验。将学生亲身实践体验作为学校开展劳动教育的有效手段,以体力劳动为主,让学生参与、经历劳动过程,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在实践体验过程中,增强劳动感受,掌握劳动技能,分享劳动喜悦,体会劳动艰辛,养成劳动习惯,切实提高动手实践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知》要求,要坚持遵循教育规律。各中小学校要将教育规律作为学校开展劳动教育的重要依据,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根据不同学段学生年龄特征、性别差异、身体状况等特点,选择合适的劳动项目和内容,安排适当的劳动时间和强度,做好劳动保护,确保学生人身安全。

《通知》强调,要完善校内劳动必修课。各中小学校要切实将劳动教育课程纳入学校课程计划安排,列入课表,保证劳动教育课平均每周不少于1课时,主要用于活动策划、技能指导、练习实践、总结交流等,必要时可与通用技术、综合实践活动和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等有关内容进行统筹。

《通知》强调,要拓展劳动教育实践场所。各中小学校要因地、因校制宜,加快校内劳动教育实践场所建设,特别是有条件的农村中小学可采用租赁或购买服务的方式,合理利用校园周边区域内的闲置土地资源,为中小学生进行劳动教育创造有利条件。

《通知》强调,要开展多形式的校内劳动。各中小学校要制定劳动计划,组织学生认真做好校园值日、清扫、收纳等日常劳动,让学生成为校园劳动的主体。积极拓宽校内劳动渠道和劳动内容,广泛开展以劳动实践为主题的班团队会、劳模报告会、工匠进校园、劳动成果展示等主题活动,并对劳动实践表现优秀的学生进行表彰。

《通知》强调,要扎实推进丰富社会劳动。各中小学校每学年要设立劳动周,采取学校集体组织与学生自主选择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开展劳动教育主题实践活动,支持学生开展公益劳动和志愿服务,树立服务意识,强化社会责任感。各中小学每班每学期应组织1-2次社会实践活动,每周活动时间小学1至2年级不少于2小时,其他年级不少于3小时。

《通知》强调,要强化劳动教育安全保障。各中小学校要认真制定劳动实践活动风险防控预案,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和应急与事故处理机制,明确各方责任。加强劳动安全教育及演练,切实提高师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应急处置和自救互助能力。要根据学生身心特点,合理设计劳动任务,科学评估安全风险,适度安排劳动强度、时长和场所,保障劳动教育顺利开展。

《通知》指出,要加强劳动教育宣传引导。各中小学校要引导家长支持配合学校开展劳动教育,引领师生积极参与有劳动活动,在校园宣传栏与班级微信群积极宣传典型劳动先进人物的事迹,注重挖掘在抗疫救灾等重大事件中涌现出来的典型人物和事迹,鼓励和支持创作以歌颂普通劳动者为主题的优秀作品,营造全社会关心和支持劳动教育的良好氛围。

网站地图